
Babylon Labs宣布,基于BitVM3技术构建了一套系统,旨在让原生比特币无需通过中心化托管,就能直接在以太坊的DeFi协议中作为抵押品进行借贷。
其核心运作流程可概括为:
锁定比特币:用户将原生BTC锁定在比特币网络上的一个特殊“金库”智能合约中。
状态验证: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会部署一个比特币轻客户端,用以验证该“金库”的状态。
生成抵押凭证:系统根据锁定的BTC在以太坊上生成相应的抵押品凭证(实验中的VaultBTC),使用户得以在Morpho等借贷协议中借出其他资产。
由证明驱动的清算:所有的赎回或清算操作,都由密码学证明来验证和触发,理论上减少了人为干预。

争议焦点:“无需信任”是否名副其实?
尽管该方案在资产托管环节确实减少了对中心机构的依赖,但其整体架构仍在关键环节引入了信任假设:
核心争议在于,其“无需信任”的宣称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。
清算机制的准入许可:系统的清算权限并非完全开放,而是依赖于一个预授权的白名单清算人小组。这引入了审查风险和中心化假设,需要用户信任这些清算人会诚实且有效地履行职责。
预言机依赖风险:整个系统的健康度严重依赖外部价格预言机(如Band Protocol、Pyth Network)来提供准确的市场数据。如果预言机被操纵或出现故障,可能导致抵押品被错误清算。

对比现状:它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?
当前,若想将比特币用于以太坊DeFi,主要方式是使用封装比特币(如WBTC),但这需要用户完全信任中心化的托管机构。
Babylon的方案试图用密码学和智能合约取代这种机构信任,是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。然而,它并未实现绝对的无信任,而是将信任从托管方转移到了清算人小组和预言机上。
总结
Babylon Labs的概念验证展示了一条让原生比特币更深度参与DeFi的创新路径,在技术上是值得关注的进步。
然而,就其目前的设计而言,“无需信任”更多是一个营销术语而非严谨的技术描述。投资者和用户需要清醒认识到,该系统在清算和价格反馈环节仍然存在信任假设。